导入数据...
“中国美学与美育学术研讨会”在蓉圆满召开
[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6月8日
  查看:824
  来源:


      “中国美学与美育学术研讨会”在蓉圆满召开

 

近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美学与美育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四川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陈佑松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会长杜卫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敏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钟仕伦教授,四川省美学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阎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袁济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王建疆教授,四川师范大学董志强教授、李天道教授、马正平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60余名来自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钟仕伦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陈佑松教授向与会嘉宾简要介绍了四川师范大学美学专业研究成果,他还代表文学院对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刘敏教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对一直以来对川师大美学学科发展加以照顾的各位专家们表示感谢。杜卫教授肯定了四川师范大学及川师美学与文艺学学科对全国美学领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提出了最近关注的特色论和共通论的问题,提醒大家不要局限于特色论和区域论中,对川师大学科、基地发展寄予厚望。阎嘉教授介绍和梳理了四川省美学学会的历史,并希望把四川省美学学会扩充到四川各个高校。董志强教授提出今天研究传统文化,需要立足传统,抓住当下,让传统成为我们当今依旧珍贵的东西。现在的研究,就是要如何在西方话语霸权下,让我们具有特色的的东西成为世界话语。

image.png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行了四场主题发言,分别由袁济喜教授、李天道教授、杜卫教授、刘朝谦教授、王建疆教授、马正平教授、刘成纪教授、苏宁教授主持,近30位学者向大会作主题发言。在第一场主题发言中,杜卫教授以“关于艺术师范教育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为题做学术发言。发言通过对美育学科的现状分析提出美育其实是包含三个部分构成的即美育的哲学问题、心理学、美育课程,提出做美学学科的人不仅要有教育学知识,还要学一门艺术,加强理论实践,在美育教师的培养上应更注重培养复合型美育老师。刘成纪教授以“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美和美育”为题作主题发言。刘教授提出关于美学和美育传统,我们必须从历史的方位去看,在现代化的审美教化方面,美育价值具有三重呈现。王建疆教授以“别现代主义美学的过去和当下”为题作主题发言。发言通过对别现代主义美学的理论框架、思维方式和世界影响进行了介绍,进而探索了中国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发展路径。阎嘉教授以“新资本主义的空间问题—以列斐伏尔的《空间政治》为例”为题作主题发言。发言中对列斐伏尔的新资本主义概念进行了介绍,指出新资本主义之“新”在于由传统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转向空间的生产。刘朝谦教授以“宋玉《九辩》悲秋主题的时空审美结构分析”为题作主题发言。发言对《九辩》中国古代悲秋审美进行了考察,指出中国古代悲秋审美不仅有时间空间的含义,更有人的意义,并提出对秋景的审美和审丑两种审美形态。

在第二场发言中,袁济喜教授以“君子豹变—— 汉魏六朝君子人格美的演变”为题发言。他指出,六朝时期,重构了两汉以来的君子人格,把真放在善美之上,完成了汉魏六朝人格美的转型。中国美学不仅要研究君子人格美的内涵、外延,更要研究它是如何转变的。李天道教授以“中国诗学“性灵”说之“贵人”“重生”美学精神”为题发言,他指出家庭美育与学校美育相比具有训诫的意味,家国也是一体的而非有国才有家,强调了家庭美育的重要性。马正平教授以“‘诗言志’阐微:华夏文艺创作灵感本体论或审美动力学”为题发言,发言通过对20世纪以来“詩言志”研究的几种不同观点的分析,指出“志”是所有文学艺术终极表达的本体和审美动力。苏宁教授以“三星堆面具、神话与早期美学”为题作大会发言,她对三星堆出土文物,尤其是面具体现的神圣性、审美性进行了探究。余虹教授以“文学美育的特点、价值与路径”为题发言,她对美育在实践中面临的难题以及文学美育的价值、方法等方面的探讨,对推进教学中的文学美育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在王建疆教授和马正平老师的主持下,第三场主题演讲正式开始。其中钟仕伦教授以“‘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魏晋文人地域审美意识论为主体进行发言”。通过对地域的梳理,详细阐述了中国美学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南北分裂时,由于不同地域环境限制,不同的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的差异也非常明显。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也就是说已经意识到人物美与土地有关,反映的是地域审美意识。郑州大学刘玉叶副教授以“礼乐文学体裁的‘尚规矩’与繁密美学风格”为题进行发言,发言以陆机文章之“繁”,颜延之文章之“密”为线索,详细论述了繁密的美学风格与儒学传统的联系及其特征。谭玉龙副教授以“ 论简帛《五行》与先秦儒家美学之‘乐感’精神”为题,通过简帛《五行》对“乐感”进行分析,指出这种“乐”与内心化的道德是相统一的,它是一种审美的自由境界,而非单纯的道德境界。博士张晶莹就“汉代经学美学探析”为题发表论述经学美学的研究视角,就如何开展美学研究这个切入点,找到贯穿汉代思想的共性,从而明确汉代经学美学的意义。博士单晨就“‘真’和‘无为’:王褒美政理想中的道家精神探赜”为题发表论述,指出王褒美政理想中对道家精神的承继,显现为对“真”的追求和“无为”治世。陈思宇就“浅谈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对艺术教育的启示作用”为题,阐述了文化资本作为当下艺术教育中的基础部分,其可继承性导致了艺术教育的不公平性问题。

在第四场发言中,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谭真谛老师就“中国古代‘形神’范畴源头考论”为题,从先秦诸子散文,尤其老子的学说出发对中国“形神”范畴的源头进行了考察。成都大学老师赵晓丹以“中国古代世族精神对敦煌壁画的色彩影响”为题,借助敦煌壁画中服饰色彩所表现的美学特征,解析出聚合“等级性”“端庄性”“礼仪性”“典雅性”和“感召性”于一体的中国世代贵族精神。博士生张丹就“《论语》中的善——美结构新解”为题,从天赋之善切入论述善的永恒性。博士生王伟就“浅谈欧阳修诗学理论的艺术境界”为题,从诗歌的作用、创作、内容、艺术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欧阳修诗歌理论的艺术境界。研究生金学虎以“从‘艺术起源论’中的‘共性’论艺术起源之链”为题,探讨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研究生朱月洲以“初探《朝元仙仗图》中仙人与桥、莲的意象”为题,从仙人、桥、莲三个意象出发,论述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

李天道教授在研讨会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此次会议在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下,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美育问题,中国美学研究的相关问题,西方美学研究的相关问题。他认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发现,能够推动中国美学与美育的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