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心杨静副教授利用暑期带领研究生 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田野考察
[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4年9月3日
  查看:1413
  来源:


撰稿:郭晓敏            摄影:罗解、张小平

 

 

2014年暑期“南方丝绸之路田野考察”路线图(郭晓敏制)

 

2014年7月14日~8月4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杨静副教授利用暑期带领研究生们驾车近四千公里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田野考察。

7月14日,杨静副教授一行五人从成都出发,驾车经雅安、汉源、冕宁抵达凉山州首府西昌市。在凉山州的行程里,团队不仅对南方丝绸之路上的西夷道、旄牛道以及润盐古道进行了踏查,还着重展开了对凉山州非遗类文化产业的系列调研活动。



       

团队拜访凉山州非遗中心            杨静副教授在天光月影酒店做讲座

 

      

团队采访傈僳族传承人                团队在摩梭人家考察

 


团队拜访了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听客惹晓夫主任介绍了凉山州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本状况,参观了四川省彝族服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从整体上把握了凉山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杨静副教授还与四川出版集团下属的天光月影酒店分享了对凉山州的区位优势分析及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公益展示的思考;此间,团队前往德昌县采访了傈僳族民间口头文学传承人熊国秀,对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傈僳族文化产业的现状以及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等方面做了详细访谈。随后,团队一行来到盐源县,参观了摩梭博物馆,分别与县文广局伍局长和博物馆何馆长就当地的非遗文化产业现状展开访谈,对摩梭文化产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团队以沽湖镇木垮村为田野点进行了居住式调查,参与观察并认真记录了泸沽湖畔古村落里的摩梭人的日常劳作以及转山转湖等信仰习俗。

完成了对现代摩梭人的田野调查之后,团队跨越泸沽湖来到云南境内,继续对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灵关道、昆明道和永昌道进行了踏查。对丽江、大理、腾冲、楚雄等地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做了详细了解,收集了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

少数民族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基础。2014年3月5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涉及川、黔、滇、藏、陕、甘、青7个省区。凉山州正是这个走廊的重要核心区域之一。这次田野调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计划成行的,旨在从区域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双重视野,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全面了解凉山州以及藏羌彝走廊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以形成详实的调研报告,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非遗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