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国诗学与美学学术座谈会”在蓉顺利召开
时间:2019-06-26 09:41:33   来源: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查看:1069

2019年6月19日—21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诗学文献集成校笺”课题组联合举办的“中国诗学与美学学术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钟仕伦教授,中心常务副主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敏教授,中心副主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凯教授,四川大学郭齐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房锐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中心成员及课题组成员等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钟仕伦教授主持。

1.jpg

会议发言分为两场,均围绕“中国诗学与美学”这个主题。上半场由郭齐教授、李凯教授主持,下半场由刘敏教授、房锐教授主持,20余位学者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并作发言。

钟仕伦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早期中国诗歌的美学精神”,通过对“早期中国诗歌”概念的考论,详解诗歌与“美学”学科的创立的过程以及对中西诗歌审美本质的异同的分析,提升了对早期中国诗歌的美学精神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社科院讲师马旭的发言题目为“《晋书乐志》所载乐府诗述略”,将《晋书乐志》当中记载的魏晋时期的乐府诗和《宋书乐志》中记载的魏晋时期乐府诗做了简单的对比,进一步从《晋书乐志》的乐府诗文献中去探讨魏晋时期礼乐制度的建设。重庆邮电大学副教授谭玉龙的发言题目为“唐诗中的‘醉舞’精神”,用“以醉起舞,醉中作舞,舞中显醉”三句话总结出了唐诗中的醉舞精神,在醉舞中显现出来的就是醉的精神、醉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真正的自由,真我的展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讲师谭真谛的发言题目为“‘动’——中国古典艺术的生命力”,他认为“动”是中国古典艺术、中国美学追求的一种精神,“动”最高的标准就是与天地与道相和,来达到万物、人、天地之间的同节奏共命运的共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肖砚凌的发言题目为“王通《中说》诗学思想研究”,其中对《中说》中讨论的对象《诗经》、《续诗》、汉魏六朝诗人的诗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重新审视王通在隋代诗学中的地位与价值。四川师范大学博士后张娅丽的发言题目为“‘诗史’辨疑——基于钱锺书‘诗史’观的分析”,从钱锺书的“诗史”观以及对钱锺书“诗史”观成因的分析及评价入手,对“诗史”进行了辨疑,对“诗史”的相关研究起到了推进作用。

发言结束后,钟仕伦教授对此次会议的情况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此次会议在省内外专家学者们的积极参与和热烈研讨中圆满落幕,是一次成功的学术会议,并对在场的年轻学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中国诗学与美学需要年轻学者的继承和发扬。

4.jpg


编辑:管理员